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吳哥窟&下龍灣之旅

歲末寒冬之際,安排了八天假期飛往溫暖的中南半島,柬埔寨和越南兩國,主要是尋訪吳哥古城和欣賞下龍灣的海上風情。

吳哥窟-探索失落的古文明


吳哥城(Angkor Wat), Angkor是城市, Wat是廟宇,所以應該稱為"衆廟之城"才對,為什麼被稱為吳哥窟,可能是因為類似敦煌石窟,而做的聯想。
柬埔寨古名真臘,八世紀左右,吳哥王朝就已建立並建了一些廟宇,到了十二世紀真臘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正值鼎盛時期,在位時建造太廟,就是現在的小吳哥。後來哲耶跋摩七世將國教由印度教改成大乘佛教,並且繼續蓋了巴揚寺成為自己的陵墓也是廟宇,所以整個吳哥窟充滿了兩個宗教的色彩。

十三世紀正值中國的元朝,有一位名叫周達觀的官員奉命出使真臘,他從溫州出發,沿著中國東方海線,一路往南,上溯湄公河,穿過洞薩里湖,終於來到這個南方國度。他在那裡住了一年,仔細觀察廟宇建築,城牆規模,百姓服飾和風土民情,甚至於飛鳥走獸等,寫成一本八千五百多字的"真臘風土記"後來納入四庫全書的地方誌。


後來暹羅人入侵,滅了吳哥國,真臘人遷都金邊。而由於戰爭瘟疫的原因,吳哥城被遺棄,幾百年過去後,整個城市被森林覆蓋,逐漸被人們遺忘。

到了十九世紀,法國人開始殖民柬埔寨長達九十年,在這段期間研究高棉古文明發現居然沒有留下文獻,只有"真臘風土記"作了見證。翻譯成了法文之後,法國人十分驚訝有這個埋沒了約五百年的古城,於是一批批考古人員和文化學者紛紛到此實地考證。一八六〇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就靠著這本書,找到了吳哥王城。殖民期間,許多精美的文物被掠奪一空,現在存放在巴黎的居民東方美術館, 包括哲耶跋摩七世和王后的頭像,七頭蛇神雕像等。

12月30日從台北出發經河內轉機到暹粒機場,由於是落地簽證,花了一點時間,簽證費三十美元,審核通過後一一唱名歸還護照,這是其他國家沒有的經驗, 接著通關時女官員居然用中文對我説"小費小費"當場索賄,我故意充耳不聞,最後她只好無奈地示意通過。

小吳哥(Angkor Wat)是旅客最熱門的景點,從引道進入,兩側是寛達195米,水深5米的護城河。護城河除了軍事防衛,還有調節地下水位的功能。柬國夏天雨季水量豐沛而冬季乾旱,雨季時護城河涵養大量河水,在旱季時從四面八方供應吳哥城地下水,這城歷經八百年而不崩塌,可以見證古高棉人高超的工程技術。另外,所有內外城牆佛塔全都以石塊堆疊起來,然後在上面雕刻。真是難以想像如此浩大的工程,是如何完成的。由於很多石頭上都有鑽洞,考古學家認為是吊起一個石塊硏磨另一個石塊,才能如此平整沒有縫隙。即使如此,歷經數百年之後,大自然的力量還是將整個城牆推倒。從十九世紀末開始,法國人重建吳哥城。由於這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所有重建維護工作到目前為止沒有斷過,大致上小吳哥由法國人認養,日夲負責巴揚寺,塔普倫寺歸印度管理。

    這是我們在暹粒市下榻的小旅館Hanuman Alaya, 有殖民風味, 只有十個房間.




    到了小吳哥大門入口, 首先看到七頭蛇神橋欄石雕.
    隔著護城河, 遠眺城牆外郭.


    回頭可以看見引道橋是由一根根石柱撐起.

    四周城牆, 雕滿了無數精美的圖案 , 以印度教神話故事或戰爭記事為主.

    內城矗立了五座寺塔, 只開放一座給旅客攀登眺望.


    這是1842年被挖掘出來的, 頭像已經不見了

    和尚在為遊客祈福並化緣.

    戰爭的場面, 刻畫的栩栩如生.


    東西南北四面各有一百多公尺的長廊, 佈滿了看不完的雕刻壁畫.

    從蓮花池可以看見小吳哥城五個塔尖的倒影.



    塔普倫寺(Ta Probm) 是哲耶跋摩七世為紀念母親而建造的寺廟, 目前由印度負責維修工作,
    他们的概念是儘可能維持原貌, 所以所呈現出來的是斷垣殘壁, 樹根糾結.

    走進塔普倫很難不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憾, 想像一下: 一株小樹苗在石縫中著床, 有了陽光雨水,
    慢慢向下紮根, 枝葉往上伸展.幾百年過去了, 大樹撐開巨石, 推倒城牆, 氣根到處亂竄, 終於成     為寺廟的主宰. 在這裏充分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
    
    塔普倫寺裡的最強勢樹種是木棉樹和絞殺榕.







    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是國王閱兵台, 面向一大片廣場.六頭大象吸起池塘的水和蓮花,
    雕刻得動感十足.
   


    巴芳寺(Baphoun)是吳哥城最高的建築, 比較有名的是一百多公尺的引道, 供雨季時行走.
   
    從置高點往下望去, 引道塔門盡收眼底.


巴芳寺的一角








                                   一米高的巴芳寺石柱引道


    巴揚寺(Bayon)是哲耶跋摩七世為自己建造的陵廟, 在四十九座佛塔上雕刻了一百多個七世的     頭像, 就是大家所稱的"高棉的微笑", 目前是由日本團隊負責維修.
   
    2017年元旦, 我们在巴揚寺迎接第一道曙光, 看見一百多個微笑在晨曦中如蓮花般逐漸綻放       開來.






    寶劍寺/涅盤寺/將軍廟/東美蓬寺/變身塔/荳蔻寺是吳哥城外圍 小的寺廟, 雖然遊客較少, 但是     各有各的特色.













                              這是前往涅盤寺的木棧引道.










路邊作畫的小販














石象雕刻得維妙維俏, 最厲害的是連象身的繩索鈴噹都刻出來了.



































































巴肯山是真臘王朝的舊都, 建於八世紀, 是整個暹粒平原上的制高點, 很多旅客到此登頂,在此環視, 山下全部寺廟, 一覽無遺, 並且可以等待欣賞吳哥的落日.
山頂上巴肯寺是用紅磚建造, 這是和其他寺廟不同的地方.


 在登山途中, 遇見一群柬埔寨的中學生, 年紀12到14歲, 到了山頂又碰到, 就拍了個合照.
從山頂可以遠眺吳哥城.








在暹粒市四天, 我们的交通工具就是這種嘟嘟車(Tuk Tuk), 是重型機車改裝的動力三輪車.租一天美金二十元. 由於道路塵土飛揚, 崎嶇不平, 所以晚上回旅館都是灰頭土臉.








   下龍灣 - 海上的桂林.
    下龍灣位於越南的東北方, 在1500平方公里的海灣, 矗立著1900多個島嶼, 屬喀斯特地形.
    部份島嶼上有石灰岩洞穴, 形成特殊的景觀, 很像桂林景色, 所以被稱為"海上桂林"

    1/2日下午從暹粒飛到河內, 下榻 Pan Pacific hotel, 是在西湖旁邊的河內舊區.
    隔天驅車四個鐘頭到下龍灣碼頭, 參加3天2夜的遊輪(Paradise Luxury). 中午在碼頭報到後, 稍
    事休息後就登船. 不久遊輪啟航, 緩緩移動駛向下龍灣, 開始穿梭在各個島嶼之間.
   

在甲板上休息作日光浴, 飽覽海灣景色.

    水上村
    這個水上村約有一百多戶人家, 住了七百多人, 岸邊是學校教室, 可是我们到時學生已經放學了.
   



    船上活動

    傍晚時, 遊輪停泊在椰子樹島(Coconut Tree Island), 開始一連串的活動, 有越式春捲料理教學,
    烤肉, 最後大家穿起越南國王皇后的服裝共進晚餐- dress and dine like king or queen.
   


    海蝕岩洞
   
    旭日東昇, 準備開航囉!




    划著獨木舟, 穿越海蝕石灰岩洞, 是一個奇妙有趣的經驗.    

    Titop島
    這島據說是一個俄國人發現的, 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是下龍灣的最高點, 有四百多階梯, 登       頂後, 俯瞰大片的下龍灣海域. 還有一片沙灘, 很多老外在那做日光浴和游泳. 一批中國大媽,       卻是穿紅戴綠擺足姿勢照相, 還拉著傻眼的老外一起入鏡.
   
    登上Titop島的最高點, 許多島嶼盡收眼底.



終於看到一艘遊輪升起梶帆了.



遊輪的船長, 邀請我到駕駛座, 過過乾癮.

下龍灣最大的鐘乳石岩洞, 叫做光明黑暗洞.




    河內印象
    1/5日中午由下龍灣返回河內飯店, 我們和女兒越南友人共進晚餐, 結束這一天的行程.
    隔天用完飯店早餐後, 沿著西湖, 一邊觀看街景, 一邊走向法國區, 途中經過護國禪寺.
    王宮, 胡志明紀念館和各國的大使館.大體而言, 舊區街道狹窄, 交通擁塞, 而法國區, 道路
    寬敞, 流量比較順暢.
   
    聽說這個中國寺廟, 有八百年歷史.



胡志明紀念館和交接衛兵

法國區到處可以看見殖民時期的老房子.
路邊這棟樹木茂密的住宅, 已經超過百年.
一些河內民眾坐在路邊小板凳. 悠哉地喝茶和咖啡.




    後記: 旅遊這兩國的感覺, 柬埔寨人民雖然貧窮但純樸和善, 顯得樂觀. 越南人外貌和南方華                人看不出有什麼差別, 感覺比較精明. 由於大量外資擁入, 相信越南勢必成為中南半島經              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 只是兩國公共設施, 道路建設十分落後, 經常碰到交通打結. 尤其                空氣品質糟糕, 十分嚴重. 前往旅遊, 最好準備口罩.